当前位置:中考助手网>>江西高考>>正文

2024年江西高考637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公办大学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7-24 02:19:40文/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

今年很多江西考生咨询高老师,关于孩子成绩理科637分上什么大学,如何选择一所公办大学,其实如何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很简单,本文将详细的为大家介绍关于理科637分能上什么大学的详细解读和步骤。

2024年江西高考637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公办大学有哪些

一、江西高考637分能上什么大学公办理科

根据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江西高考637分理科可以上大学具体名单有复旦大学(试验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试验班类)、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外合作)、同济大学(物化类专业)、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理工大学,今年江西高考637分理科冲稳保院校名单表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 一般考生填报志愿,大多是根据高考成绩排名和历年录取情况来衡量自己的志愿填报情况,而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为这个过程赋予了科学化和数字化。让考生不再仅凭分数填报志愿,而是能够以分数为基础,尽量使志愿填报更符合自身性格和兴趣,使志愿填报更科学。该系统是很多高三班主任自己在使用的系统,也是被他们推荐给学生使用的系统,小巧速度快、数据准确、概率值合适,基本上80%的高三学生会使用这个系统。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二、江西高考637分理科能上的大学名单有哪些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年份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最低数 位次
1 复旦大学(试验班)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50 319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3 518
3 上海交通大学(试验班类)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8 399
4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0 643
5 南京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3 535
6 浙江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52 273
7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2 557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37 760
9 同济大学(中外合作)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1751
10 同济大学(物化类专业)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1759
11 同济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6 1424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30 1117
13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4 1601

全国都有哪些军校

序号院校名称
一、军委直属院校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2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二、军兵种院校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
4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5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6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
7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8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9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
1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1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1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
14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1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16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17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18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
20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
2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
2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2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2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
2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
27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
28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2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3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士官学校
31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
3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33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士官学校
34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35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三、武警部队院校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
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
6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士官学校
2023年江西鹰潭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吉安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九江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宜春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萍乡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抚州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南昌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新余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赣州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景德镇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2023年江西上饶市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多少

三、近3年江西高考637分理科录取的大学名单有哪些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年份 科目/批次 省份 最低数 位次
1 复旦大学(试验班)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50 319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3 518
3 上海交通大学(试验班类)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8 399
4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0 643
5 南京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3 535
6 浙江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52 273
7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42 557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37 760
9 同济大学(中外合作)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1751
10 同济大学(物化类专业)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1759
11 同济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6 1424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30 1117
13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2022 理科/本一 江西 624 1601
14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3 3848
15 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外合作)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3 3863
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51 946
17 同济大学(中外合作)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40 1776
18 同济大学(物化类专业)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40 1741
19 同济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49 1103
20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5 2254
21 武汉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4 2464
22 南开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8 2008
23 华中科技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40 1764
24 华东师范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3 2475
25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9 3081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2 2688
2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48 1110
28 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类其它)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1 2787
29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9 1919
30 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2 2684
31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6 3483
32 国防科技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9 2996
33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6 2241
34 厦门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0 2934
35 天津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3 3819
36 天津大学(其它)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0 2891
37 东南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33 2562
38 北京邮电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6 3404
39 中国政法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9 2967
4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4009
41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7 3309
42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4 3758
43 四川大学 公办 2021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3992
44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4 3534
45 浙江大学(中外合作)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4 5250
46 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外合作)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0 4101
47 同济大学(中外合作)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8 1694
48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4 2139
49 武汉大学(医学类专业其它)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7 4616
50 武汉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0 2548
51 南开大学(物质科学类专业其它)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0 2558
52 南开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8 1617
53 华中科技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1 2417
54 华东师范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9 2703
55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52 1320
5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7 2983
57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6 4917
58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1 2430
59 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6 3161
60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2 3801
61 国防科技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1 3948
62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8 2872
63 厦门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6 3144
64 天津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5 3222
65 东南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8 2851
66 北京邮电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3 3572
67 中国政法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3 3663
68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2 3735
69 中山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3 2219
70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3 3550
71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0 4173
72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41 2399
73 四川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2 3794
74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7 4658
75 首都医科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30 4152
76 山东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8 4541
77 中南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8 4455
78 湖南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4 5249
79 重庆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6 4929
8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4 5240
81 吉林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5619
82 大连理工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5713
83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2 5644
84 天津医科大学 公办 2020 理科/本一 江西 624 5322

高考填报志愿必读 易陷入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  一门心思奔名校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

有考生父母打算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名校”,二志愿放弃。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孩子分数不够,本科一批一志愿没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

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误区二  不仔细看招生简章

高考志愿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误区三  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

志愿梯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江苏、浙江、湖南等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的考生,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志愿要有相当的保险系数。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分数,考生的分数上最后一个平行志愿要比较保险。

第二种志愿填写方式是实行非平行志愿的考生,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我个人认为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后续志愿基本上应该考虑往年一般报考人数不满并且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

误区四 不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咨询时经常问“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  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 不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七  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投档而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

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误区八 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

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九  填报志愿市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十   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