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招生计划人数 2024年招生专业代码
更新时间:2025-04-03 10:24:25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和招生规定等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今天吴老师先向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新的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招生计划和人数,希望大家在报考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时作为参考!
一、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招生计划和人数数据整理
1、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邮政设备维护与管理方向)(5000元/年))招生人数为2人;
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金融信息技术方向)(5000元/年))招生人数为2人;
3、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财务会计类((5000元/年;含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会计(邮政财务会计方向)、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招生人数为2人;
4、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金融信息技术方向)(5000元/年))招生人数为2人;
5、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财务会计类((5000元/年;含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会计(邮政财务会计方向)、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招生人数为2人;
二、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高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2023参考
1、2021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代码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邮政设备维护与管理方向)(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专科 | 07 | 2 | - | 理科 |
计算机应用技术 ((金融信息技术方向)(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专科 | 08 | 2 | - | 理科 |
财务会计类 ((5000元/年;含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会计(邮政财务会计方向)、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安徽 | 2021 / 专科 | 09 | 2 | - | 理科 |
计算机应用技术 ((金融信息技术方向)(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专科 | 07 | 2 | - | 文科 |
财务会计类 ((5000元/年;含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会计(邮政财务会计方向)、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安徽 | 2021 / 专科 | 08 | 2 | - | 文科 |
2、2020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代码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市场营销 ((5000元/年)) | 安徽 | 2020 / 专科 | 06 | 2 | - | 文科 |
金融类 ((5000元/年;含金融管理(邮政金融方向)、保险、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 | 安徽 | 2020 / 专科 | 07 | 1 | - | 文科 |
财务会计类 ((5000元/年;含会计、会计(邮政财务会计方向、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方向)))) | 安徽 | 2020 / 专科 | 08 | 2 | - | 文科 |
市场营销 ((5000元/年)) | 安徽 | 2020 / 专科 | 06 | 2 | - | 理科 |
金融类 ((5000元/年;含金融管理(邮政金融方向)、保险、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 | 安徽 | 2020 / 专科 | 07 | 1 | - | 理科 |
财务会计类 ((5000元/年;含会计、会计(邮政财务会计方向)、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方向))) | 安徽 | 2020 / 专科 | 08 | 2 | - | 理科 |
三、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简介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高等院校、中国共产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国邮政网络学院全国中心、国家开放大学邮政学院、中国邮政科技服务支撑基地。学院现建有两个校区,拥有校舍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职员工11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5.79亿多元。图书馆藏书81.5万册。目前,全日制学生规模8000余人,年集中培训3万余人次,中国邮政网络学院注册学员近80万,年访问量突破6000万人次。六十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邮政 服务基层 贡献社会”的办学宗旨,长期致力于邮电基层人才培养、邮政党校教育和邮政科技服务支撑,积累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行业企业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走出了一条校企深度融合、共育人才的特色道路。